近年來,北京正持續(xù)開展橋下空間整治提升工作,利用橋下空間建設停車場和休憩區(qū),服務市民生活。記者從北京市交通委獲悉,2025年,北京將對燕莎橋、北苑高架橋等17座重點橋系的橋下空間進行提升,對城市道路、公路、軌道交通234座橋系開展環(huán)境整治,通過橋下空間治理和提升工程,持續(xù)提高橋下空間利用率,完善城市功能。


北京利用橋下空間織補交通、停車等公共服務。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利用橋下空間織補交通、停車等公共服務

 

記者了解到,為加強北京市橋下空間使用管理,規(guī)范橋下空間使用行為,2024年10月,印發(fā)《橋下空間整治提升三年行動方案(2024-2026年)》及配套文件《北京市橋下空間管理辦法(試行)》《北京市橋下空間建設和使用技術導則(試行)》等,為橋下空間整治提升整體工作提供依據(jù)與支撐。


目前,各區(qū)正加快推進橋下空間房屋、護欄拆除、提升方案編制、招標實施等,為后續(xù)橋下空間整治提升工作打下基礎。

 

北京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橋下空間整治提升工作需要“一橋一策”,按需對待。

 

在橋下空間改造提升中,首要考慮的是如何服務通行。比如,位于東四環(huán)與廣渠快速路交會處的大郊亭橋區(qū),在改造過程中,利用橋下空間增設了左轉車道等,增加15輛小汽車排隊空間,可有效減少對直行車輛的影響,提升路口通行能力,緩解橋下路口交通擁堵。


開辟橋下停車場,正是北京近年來橋下空間利用最常見的做法。比如,在東城區(qū)小街橋橋下空間提升工程中,東城區(qū)結合區(qū)域定位、橋區(qū)特色等,采取停車場智慧化改造,完善照明、監(jiān)控和消防設施,實現(xiàn)無感支付,并設置無障礙車位。目前主體工程已完工,預計于2025年1月中旬正式亮相,將提供約100個停車位,可滿足社會臨時停放、周邊居住停放、兼顧公益應急等多樣化需求。


在東城區(qū)小街橋橋下空間提升工程中,對停車場進行智慧化改造,可提供約100個停車位。新京報記者 王貴彬 攝


橋下空間可打造公共休憩場所


對于部分中心城區(qū)、重點地區(qū)的橋下空間,在治理的同時還考慮市民的實際活動需求,為市民提供更加多樣化、高品質的服務。


針對西苑北橋橋下空間整治提升,海淀區(qū)在完成橋下房屋、護欄拆除,疏解騰退保障站點的基礎上,聚焦西苑北橋地處圓明園景區(qū)周邊、非機動車臨時停放需求大等情況,施劃非機動車停車位約150個,緩解停車矛盾;同步提供約350平方米場地,滿足景區(qū)游客休憩、集散需求。


在橋下空間改造中,有關部門也關注到橋下閑置空間的美化提升。結合北京“花園城市”建設,交通部門利用橋下空間,實施見縫插綠、立體綠化,塑造沿路風景線。


比如,在木樨地橋整治提升工作中,結合長安街沿線景觀需求,通過實施橋上懸掛花箱、橋下綠化種植、景觀改造提升等工程,累計綠化面積8800平方米,其中新增綠化6500平方米,改造提升2300平方米,形成了立體綠化的效果。該項目已于2024年國慶節(jié)前亮相。


三年期間分級分類、分年度推進實施

 

根據(jù)方案,北京市橋下空間整治提升三年行動已納入全市“疏解整治促提升”專項行動,并結合橋下空間功能定位、管理建設標準、現(xiàn)況設施情況及資金需求等,分級分類、分年度推進實施。


2024年,北京已先行開展交通、保障、景觀等類別的橋下空間示范工程,涉及國貿橋、木樨地橋、聯(lián)想橋等16座橋系;并結合日常運維,對二環(huán)路、五環(huán)路附屬33座橋系的橋下空間開展平整地面、拆除護欄、補齊安防設施等環(huán)境整治工作。

 

2025年,北京將對燕莎橋、北苑高架橋等17座重點橋系的橋下空間進行提升;對三環(huán)路、四環(huán)路、國省道、軌道交通234座橋系的橋下空間開展環(huán)境整治。2026年,將對豐北橋、菜戶營橋、積水潭橋等11座重點橋系的橋下空間進行提升;對快速聯(lián)絡線35座橋系的橋下空間開展環(huán)境整治,提高橋下空間的使用效率與社會效益,將橋下空間打造為“花園橋區(qū)”和城市“金角銀邊”。


新京報記者 裴劍飛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