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中要對所謂的“致富秘笈”“投資捷徑”多打一個問號。圖/IC photo
投入100元每天就會有15元的返利,并且購買的是國家扶貧項目原始股權,還以“航天夢”等為噱頭……就是這樣一個漏洞百出的傳銷騙局,卻讓不少人上了當。
據中國新聞周刊報道,日前,昆明市東川區(qū)公安局偵辦的一宗涉全國多省市網絡傳銷案,堪稱聚合當前網絡傳銷的典型特征:通過App來發(fā)展下線,涉案人員彼此之間甚至沒見過面;以“返利”等小恩小惠為誘餌,吸引下線;以管控嚴為借口多次更換App,鎖住騙來的“資金”;多次打著“航天”“扶貧”等旗號,試圖裝點出某種“權威性”,用于誆騙他人等。
通過這些伎倆,這個傳銷組織確實發(fā)展迅速。截至偵破時,僅在昆明市東川區(qū)就有100多人參與了這一活動,層級多達35層。最后,警方在云南、福建、安徽、廣東、陜西等地抓獲10余名涉嫌傳銷犯罪的骨干成員。
這個傳銷組織雖然覆滅了,但留下的教訓可謂深刻。從報道可以看出,一些“骨干成員”原本就是農民、保險代理等,只不過在利益誘惑下,不僅自己投資、也開始發(fā)展下線,一步步越陷越深,最終淪為嫌疑犯,也將面臨法律的嚴厲制裁。
這起案件有相當的代表性,其屬于典型的網絡傳銷。而網絡傳銷近些年呈現上升趨勢。前不久最高檢曾表示,近年來,隨著依法懲治傳銷犯罪力度不斷加大,一些犯罪分子為躲避監(jiān)管打擊,將傳銷由線下轉移至線上;相較于傳統傳銷,網絡傳銷不受時空限制,傳播更靈活、活動更隱蔽、資金轉移更方便,更易給群眾造成重大財產損失。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傳銷案件都打著“國家項目”“政府支持”旗號,謊稱項目有“國家”“政府”“央企”等背景,用于騙取受害者信任。
在公開的案例中,甚至有不法分子假冒“國家鄉(xiāng)村振興局副主任”身份,宣稱與地方政府合作,通過在多地召開項目發(fā)布會、邀請影視明星站臺等方式,推廣傳銷網絡平臺。
雖說傳銷活動的手法令人眼花繚亂,但萬變不離其宗,不過是利用了人性的弱點和認知的盲區(qū)——貪小便宜,對包裝出來的信息缺乏甄別能力。
同樣,這也為人們識別、遠離傳銷提供了基本思路:不要相信任何“天上掉餡餅”的故事。現實中,只要對所謂的“致富秘笈”“投資捷徑”多打一個問號,對各種眼花繚亂的說辭多一分警惕,注重信息核查,大多數傳銷的把戲其實都足以被戳穿。
目前,相關部門對網絡傳銷的打擊在不斷發(fā)力。2024年1月至9月,全國檢察機關起訴組織、領導傳銷活動罪4627人。這個數字本身,也體現了相關部門對網絡傳銷的嚴厲態(tài)度。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當前網絡傳銷也呈現了境內外相勾連的趨勢,這給“斬草除根”制造了相當大的障礙。比如,前面提到的“航天夢”案例中,雖然境內的骨干成員相繼落網,但委托開發(fā)相關App的犯罪嫌疑人卻因為藏匿境外尚未歸案,有關追逃追贓工作仍在進行。也即,這起案件的全鏈條追責,至今尚未完全實現。
從這個層面看,現今的網絡傳銷和電信詐騙類似,都存在犯罪分子在境外遙控指揮的身影。因此,對網絡傳銷的打擊,除了常態(tài)化執(zhí)法,也應當著重加強國際間的執(zhí)法聯動,對犯罪分子形成全方位圍堵,徹底鏟除網絡傳銷的土壤,方能更好地保障民眾的財產安全。
撰稿 / 柳早(媒體人)
編輯 / 馬小龍
校對 /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