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自然博物館獲悉,8月中旬,已展出21年的國家自然博物館“古爬行動物”展廳開始改陳升級。其間,不少觀眾由于無法一睹井研馬門溪龍化石等標志展品而深表遺憾。不過,隨著工程進度不斷推進,由“古爬行動物”展廳更名為“脊椎動物的崛起”的新展廳即將開門迎客。


展品數(shù)量將達145件,7成展品為首次展出


目前,展廳的基礎改造均已完成,展柜、展板也已安裝到位。“標本在陸續(xù)進場,多媒體節(jié)目等展項也進入最后調(diào)試環(huán)節(jié)。還有一些收尾工作完成后,新展廳就可以和觀眾們見面了?!眹易匀徊┪镳^展覽策劃部主任苗雨雁表示。


記者在現(xiàn)場看到,馬門溪龍的化石骨架經(jīng)過入庫修復、清理后,已經(jīng)重新組裝完成。目前上面包裹著一層保護膜,只待開展時再次揭開它的面紗。


據(jù)國家自然博物館地球科學部副主任王寶鵬介紹,根據(jù)整個展覽內(nèi)容、展覽動線的調(diào)整,新展廳更名為“脊椎動物的崛起”。新展廳總展品數(shù)量將達到145件,其中7成展品為首次展出。


大范圍使用低反射玻璃,新增空間裸眼3D展項


新展廳將由7個部分組成,分別是海洋中來、征服陸地、重返海洋、龍行大陸、飛龍在天、展翅翱翔、哺乳初現(xiàn)。7個單元基本是以脊椎動物的演化時間為主線來劃分的,每個單元分別介紹了脊椎動物主要門類演化的歷程和重要的演化節(jié)點事件。


王寶鵬表示,“由于展廳空間有限,不能把所有脊椎動物門類都囊括其中,因此新展覽盡可能選擇了最具代表性的門類來展示,每個單元也都選取了各門類代表性的物種?!?/p>


例如,“海洋中來”單元選擇了最早的脊椎動物??隰~和當時海洋霸主鄧氏魚;“征服陸地”單元的中龍是最早下水的爬行動物之一,也被魏格納作為大陸漂移的證據(jù);“重返海洋”單元展示了滄龍頭骨,滄龍在當時是體長可達15米的海洋兇殘獵手;馬門溪龍則是“龍行大陸”單元的明星展品。


“飛龍在天”單元選擇了翼龍類演化發(fā)展的中間環(huán)節(jié)——達爾文翼龍,展廳對達爾文翼龍進行了等比例復原,讓觀眾走進展廳似乎回到遠古時代,感受翼龍從頭頂飛過;“展翅翱翔”單元展示了原始熱河鳥,是一種長有骨質(zhì)長尾的原始鳥類;“哺乳初現(xiàn)”單元則展出了狼鱷獸,也被稱為擁有雙犬齒的“二疊紀的野狼”。


由于展廳空間限制,國家自然博物館還有許多壓箱底的脊椎動物化石沒有在本展覽展出,如8米長的異特龍化石,8米長的蛇頸龍化石等?!皩硪欢〞谛吗^展覽中與觀眾見面?!蓖鯇汏i表示。


除了在標本上進行升級,在展廳硬件設備上也進行了優(yōu)化。“我們展柜使用了低反射玻璃,此前在昆蟲展廳入口處的拍照打卡點,我們也使用了低反射玻璃,但像這次大范圍的使用還是第一次?!泵缬暄惚硎?,低反射玻璃能顯著減少光的反射,透光度更高,讓觀眾更清晰、舒適地觀看柜內(nèi)展品細節(jié),獲得更好的觀展體驗。


此外,“脊椎動物的崛起”展廳還新增了空間裸眼3D展項,這也是國家自然博物館的第二個裸眼3D展項,首個裸眼3D展項已于12月10日在植物世界展廳投入使用,吸引了大批觀眾駐足觀看。


“脊椎動物的崛起”展廳預計將成為國家自然博物館2025年的開年“大作”,該館也會在第一時間公布展廳重新開展的具體時間。


新京報記者 展圣潔  通訊員 席悅

編輯 樊一婧 校對 張彥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