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韋英姿 實習生馬炫伊)12月3日,2024可持續(xù)社會價值創(chuàng)新大會平行論壇“AI向善”在京舉行。騰訊首席科學家、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主任張正友出席論壇并回應了近年機器人發(fā)展中的“人形路線”之爭。他認為,機器人設計不一定需要人形,應回歸初心,考慮如何作為勞力更好服務人類?!皬脑~源上看,‘robot’并沒有人形的含義?!?/p>
為什么不一定需要發(fā)展人形機器人?張正友解釋稱,直立雙足這一人形形態(tài),是人類幾百萬年前為了在大自然草原、荒地等野外環(huán)境能夠生存下來、幫助獨立形成的。但現(xiàn)在機器人是適應、借鑒人類環(huán)境,并且目前人類更多處在樓梯、平地環(huán)境中?!八晕覀儜撍伎嫉降滓灰抡??!?/p>
對于上述問題,他認為,機器人超越仿真可能出現(xiàn)額外收獲。他以福特造汽車為例解釋道,18世紀初的街道,可能99%的車輛都是馬車,其他人在思考如何改善馬車性能時可能只停留在如何讓馬車跑得更快,或如何讓馬兒更健壯等,但福特選擇制造汽車,最終當今世界幾乎99%的車都是汽車形態(tài)。
會上,他還分享了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最新的“五號”機器人技術成果。該款機器人采取輪足腿復合設計,以協(xié)助挪移為技術突破口,以養(yǎng)老場景為主線,目前可以實現(xiàn)將老人從床上挪到輪椅上、搬運物品等功能?,F(xiàn)場資料顯示,該機器人已于今年6月開啟第一期養(yǎng)老院實地測試。
張正友提出,機器人技術發(fā)展路線存在7個階段,前六個階段分別是:人工智能,機器人本體,精準控制,發(fā)育學習,情感理解、擬人化,靈巧控制,最終達到騰訊Robotics X實驗室所希望的“守護天使”階段。
校對 柳寶慶